合理選擇藥物治療過敏性鼻炎
發布時間:
2025-07-17 11:07
來源:
中國醫藥報
臨床常用于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有以下幾種。
鼻用糖皮質激素 簡稱鼻用激素,是過敏性鼻炎的一線治療藥物。鼻用激素分為第一代(包括布地奈德、曲安奈德、丙酸倍氯米松、氟尼縮松)和第二代(包括糠酸莫米松、丙酸氟替卡松、糠酸氟替卡松、倍他米松、環索奈德),臨床更推薦使用第二代鼻用激素。在使用鼻用激素時,患者應按推薦劑量每日噴鼻1~2次,對于輕度過敏性鼻炎,療程不少于2周。第二代鼻用激素是中重度持續性過敏性鼻炎的首選藥物,療程在4周以上。兒童適用的鼻用激素有:糠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,建議2歲以上兒童使用;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,建議3歲以上兒童使用;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,建議4歲以上兒童使用;布地奈德鼻噴霧劑,建議6歲以上兒童使用。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需要較長時間使用鼻用激素,兒童應采用最小有效量,并定期監測生長發育情況。一開始的推薦用藥次數為每日噴鼻1~2次,療程不少于2周。一旦癥狀得到有效控制,可以緩慢減量,減至隔日一次、隔兩日一次或按需使用。兒童使用鼻用激素要嚴格遵循醫囑,注意用藥劑量和療程,切勿隨意停藥和增加療程、劑量。
口服糖皮質激素 該類藥是過敏性鼻炎的二線治療藥物,臨床需要慎重和酌情使用。對于癥狀嚴重難以控制的過敏性鼻炎,可考慮短期口服糖皮質激素。最好選擇安全性和耐受性較好的藥物,用藥劑量按患者體重計算(以潑尼松為例,用藥劑量為0.5~1.0毫克/千克體重),晨起頓服,療程4~7天。使用時要注意口服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,兒童、老年人以及有使用糖皮質激素禁忌證的患者應避免使用。
口服和鼻用抗組胺藥 該類藥是目前治療過敏性疾病的主要藥物。口服第一代抗組胺藥,如氯苯那敏、苯海拉明;口服第二代抗組胺藥,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;口服第二代新型抗組胺藥,如地氯雷他定、枸地氯雷他定、左西替利嗪、非索非那定;鼻用抗組胺藥,如氮卓斯汀、左卡巴斯汀。由于個體差異,不同人服用抗組胺藥的效果可能也不相同。如果服用一種抗組胺藥效果不佳,應更換另外一種。需要注意的是,服用抗組胺藥后要避免開車。
白三烯受體拮抗劑 該類藥是抗過敏藥物之一,主要有孟魯司特、扎魯司特、普魯司特,對有鼻塞、哮喘的過敏性鼻炎治療效果較好。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既可以單獨使用,也可以與第二代抗組胺藥或鼻用激素一起使用。
肥大細胞膜穩定劑 該類藥包括色甘酸鈉、尼多酸鈉、四唑色酮、奈多羅米鈉、吡嘧司特鉀和曲尼司特等。肥大細胞膜穩定劑可作為過敏性鼻炎的預防性治療藥物,在花粉播散前兩周左右開始使用,對花粉引起的過敏性鼻炎發作具有緩解作用。
鼻用減充血劑 鼻用減充血劑可快速有效緩解鼻塞,建議盡量選擇咪唑啉類藥物,如羥甲唑啉、萘甲唑啉、賽洛唑啉鼻用噴霧劑,同時建議選用較低濃度的制劑。這些藥物使用方便,效果顯著。雖然咪唑啉類減充血劑能夠迅速緩解癥狀,但如果使用不當,可能會導致不良后果,如鼻腔干燥、刺激感,甚至出現反彈性鼻塞,部分患者可出現頭痛、頭暈和心率加快等反應。另外,濃度過高、療程過長或用藥過于頻繁可導致反跳性鼻黏膜充血,易發生藥物性鼻炎。因此,這類藥物連續使用不可超過兩周,兒童使用這類藥物更應謹慎。
初審:王立佳復審:于加倪終審:楊慶成
上一頁
下一頁
其他內容
微信公眾號